武汉代放生中心

首楞严经的精髓所在:第7章详解

首楞严咒经》释义 第七讲 讲师: 释慧祥法师 释慧祥法师 日期 2007年1月21日

请双手合十!请用心念三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祈求上师加持,愿我早日开智慧眼,了知诸法实相,直上菩提,普度众生。并说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已闻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愿法界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疾成佛;成佛者,普度众生,无有障碍。我愿我的弟子们(我自己的名字)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一生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闻佛法,依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佛子。上次,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简单介绍了《首楞严经》的整个结构,希望大家能更深入地体会。为了理解《首楞严经》的深层含义,《首楞严经》还有很多部分可以进一步细分,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是理解《首楞严经》含义的最佳途径。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需要你们自己去体会。我就不多说了。

我现在开始介绍译者。大唐神龙元年五月廿三日(农历五月廿三),僧人般若波罗蜜多于广州译。

注释

第一,"大唐神龙元年":即公元 705 年,距今 2007 年 1302 年。

第二,"中天竺":即中印度,也就是出生在印度中部的人。

第三,"般剌蜜帝":是印度语 Pramiti 的音译。(a) Pramiti 意为 "极量",即 "绝对知识"、"永恒真理"。(2) 当时,在普贤菩萨自己的国家,这部《楞严经》是国宝。它不会流传到国外。然而,般若波罗密多皇帝出于慈悲,认为这么好的经书不流传出去实在可惜。于是,他把佛经写在一块上好的布上,藏在胳膊里,来到中国翻译佛经。(翻译完成后,他的国家的国王知道了)。他的国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派人把普贤菩萨带了回去。于是,他又从海上回去了。(d) 因此,中国关于佛陀的信息很少。只有一点点。我们现在之所以有机会拜读《楞严经》,是因为要感恩普贤菩萨的慈悲。

第四,"广州停止道场翻译": 普贤菩萨来到中国时,正是大唐中宗时期。正是因为唐朝盛世,开放外族来华,所以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佛经也随着游僧来到中国。

不过,我想明确一点:佛陀的朋友们!我们今天还有机会读《首楞严经》,所以我们应该报恩。为什么呢?诸佛之友!如《佛说灭尽定经》中记载,佛说:"《首楞严经》。般若三昧。最先化灭。十二部经经寻即灭。永不复现。不见其字"。(CBETA,T12.

o.396,p.1119,b2~3)诸佛之友!未来,释迦牟尼佛流传下来的经典将慢慢消失。这就是所谓的 "佛法灭亡"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机会遇到《首楞严经》!现在我们还有机会阅读《首楞严经》,我们应该感谢诸佛菩萨的加持,感谢自己过去懂得与《首楞严经》结缘。我们还要感谢普贤菩萨割肉藏经的恩德,感谢普贤菩萨在中国翻译《首楞严经》。如果我们有机会读到《首楞严经》,却不懂得去思考、去实践,那就太对不起佛陀、对不起普贤菩萨了,也就白白浪费了过去结下的善缘。

各位佛教徒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深入体会《首楞严经》经教的意愿,都愿意如法修持《首楞严经》中所说的作用(经教),所以才愿意聚集在这个聊天室里共同学习《首楞严经》。因此,我希望你们不要半途而废,而是要逐字、逐句、逐段地理解整部《首楞严经》。

现在,我想向你们说明一个道理。其实,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佛法分为 "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 "和 "末法一千年"。然而,我想让所有佛教徒知道,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 "佛法"。它只是 "人类对佛法的应用",分为正确的应用、相似的应用和最终的应用。

诸佛之友!一、佛法:当人们能够 "安全、有效、无烦恼 "地运用释迦牟尼佛所传授的佛法时,就叫做 "正法久住",就叫做 "正法久住"。这种人,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很多,其所占比例是最多的,这一时期,叫 "正法时",其时间保持在佛在世到佛入灭的一千年。二、如法:当人们对释迦牟尼佛所传授的法,有时能在 "安全、有效、没有后患 "的情况下运用,有时又不能在 "安全、有效、没有后患 "的情况下运用,这叫 "佛法如用",这叫 "佛法如用",这叫 "画虎不成反类犬",这叫 "如法"。这种人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的一千年到二千年之间最多。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 "如法时代"。三、末法时代:当人们把释迦牟尼佛所传授的法,完全应用于 "不安全、不得力、有后果 "的情况时。这叫 "佛法末用",称为 "末法"。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的第二个千年到一万二千年之间,这种人的比例最大。各位佛教徒!请了解这一点!无论是在佛法时代、类佛法时代,还是在末法时代,当我们安全、有效、无障碍地运用佛法时,我们就是在 "住于佛法"。请注意这一点!无论是在佛法的时代,还是在佛法的时代,或是在佛法的末法时代,当我们以安全、有效、无障碍的方式传授佛法时,我们就是在 "弘法"。

各位佛教徒!当你以 "安全、有效、无障碍 "的方式应用任何佛法时,它就被称为 "善法"、"正法 "和 "佛法"。佛法"。如果有人以 "危险、无效或有后果 "的方式应用任何佛法,则被称为 "恶法"、"邪法 "和 "非法佛法"。"非法"。诸佛之友!

因此,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部佛经时,都应该反思自己运用佛法的习惯,千万不要用 "危险、无效或有后果 "的方式来运用佛法。

各位佛友 也许有人会问,佛经中有没有 "安全、有效、无后果 "的说法呢?答案是:有。只是佛经用词不同,现代人不容易理解,所以我用现代的词语说给大家听。

佛经是如何解释的?答:佛经是这样分类的: 一、"危险行为": 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会导致任何危险时,就被称为 "危险行为"。积极的行为": 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不会导致任何危险时,就被称为 "积极行为"。第二,"非法行为":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没有任何作用时,就被称为 "非法行为"。法行": 当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习惯能够与时俱进,保持在有效的言语和行为之下时,这就是 "法行"。第三,"不净行为": 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会给未来(包括来世)带来痛苦时,这就是 "不净行"。四、"清净行 "或 "持清净戒":当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习惯能够避免未来(包括来世)的任何痛苦时,这就是 "清净行 "或 "持清净戒"。清净行 "或 "清净持戒 "或 "清净持戒"。

杂阿含经》中记载:"佛告诸婆罗门长者:'作非法事、作险恶事、作险恶事,是诸患因。佛告婆罗门长者:'作非法事,作危险事,如是等事。他们将被毁灭,死亡。他们生在地狱'"。(CBETA,T02.

O.99,p.272,c23~25)另外,据《杂阿含经》记载,佛陀说:"因法与危行。正修行。行净戒者。其心所欲。皆自然成就"。(CBETA, T02.

O.99,第 273 页,A10~12)。

诸佛之友 "通过佛法修行 的正确方法。修持清净戒律的人 他心中的愿望。皆自然成就"。白话文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培养出有效、安全、能完全避免果报产生的言行习惯,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内心的任何愿望。

也是佛陀的朋友!佛陀传授的是 "正法、法戒、净戒",有时佛陀简称为 "正法、法戒、法戒"。例如,《中阿含经》中记载:"世尊于此颂言:'若有不信如来正法戒者,当受其害如罗刹食'"。(CBETA,T01.

o.26,p.645,b1~3)又如《杂阿含经》中记载:"尔时世尊说偈言:'有诸人民能到彼岸。 (CBETA,T02.

O.99, p.201, b4~8)

诸佛之友!关于 "义、法、律 "的经文很多,请在电子佛经中查找,就会一目了然。但是,因为 "义、法、律 "这三个字是从 "行义、行法、持净戒 "中引申出来的。而 "行义、行法、行净戒 "则来自 "不行险行、不行非法、不行不净"。而这 "不作危险行、不作非法行、不作不净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 "避免危险、避免无效、避免后果"。因此,我经常教导人们 "避免危险、避免无效、避免后患"。有时我也说 "安全、有效、无危险"。

首楞严经的精髓所在:第7章详解

各位佛教徒 如果你真正懂得如何运用一切佛法来避免危险、无效和后果,那就叫做 "正法"。各位佛友 我们现在学习《首楞严经》,之所以要提醒大家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以避免危险、避免无效、避免后患的方式来运用《首楞严经》所讲的佛法。

我们必须培养奉行正法的习惯。各位佛友 在佛经中,"正法 "一词有时简称为 "义"。它代表 "义、法、律"。在佛经中,"正法 "有时简称为 "法"。在佛经中,"法 "有时简称为 "法"。正法 "一词在佛经中有时简称为 "戒律 "或 "法"。它代表 "义、法、律"。在佛经中,"正法 "一词有时简称为 "义",代表 "义、法、律"。

诸佛之友 据《杂阿含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初成佛时曾说:"唯有正法,令我自悟。我将尊重和敬仰已成为三藐三佛陀的佛陀。我要恭敬他,尊敬他。我要供养他们。我将依此而住。这就是原因。过去佛陀 佛陀 平等觉也尊重佛法。他们供养佛法 他们依照佛法生活。现在和未来时代的所有如来。对佛陀的教诲也是尊敬和尊崇的。佛法也是如此。彼等供养。依之而住"。

诸佛之友!三世诸佛 "依正法住"。我们更要 "依正法住"。何谓 "依正法住"?就是所有的言行习惯都要符合 "义(安全,避免危险)、法(有效,避免无效)、律(无危险,完全避免危险)"。

诸佛之友!如果言谈举止都懂得遵循正法,那么即使是喝水,也是按照正法喝水,这种喝水就是 "解脱下的喝水"。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喝水不注意水的温度,那么如果他拿到很烫的水,不注意就喝了,他就会被烫伤。这就是 "危险行为"。因此,人不能摆脱被烫伤的原因。例如,有些人为了不再被烫伤,养成了喝水时注意水温的习惯,于是就在 "摆脱因不注意而被烫伤的痛苦 "的条件下喝水。另一个例子是,有人为了解渴而喝水,但他没有注意,喝了太甜或太咸的水,因此水不能有效解渴。这就是 "非法行为"。又比如,一个人在喝水时,为了解渴,他注意喝了能有效解渴的水,而没有喝太甜或太咸的水,所以能有效解渴。因此,他们可以 "解除因不注意而无效的痛苦"。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喝水时没有注意到自己有两个小时的讲座或很长的每同样,我们日常的言、默、动、静、行、住、坐、卧,以及其他一切,都必须认真遵守,以避免危险、无效和未来的痛苦,培养 "正法、合法、戒律清净"。这样,我们就能生活在 "解脱之下"。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信,我们将走上无上解脱之路。

各位佛教徒 如果我们开始学习《首楞严咒经》,并学会达到《首楞严咒经》中描述的效果,如果我们知道如何通过培养 "正行、法行、持戒清净 "来应用《首楞严咒经》中的所有教义,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迈向 "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的实现。首楞严大定"。我们一定能证悟 "大佛顶舒朗伽摩王三昧"。

诸佛之友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到 "避险、避虚、避患",就一定能品尝到释迦牟尼佛亲自传授的真正佛法的 "解脱之味"。

佛陀的朋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记载:"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喻如大海之水,咸淡相同。法海亦复如是,法味相同。所谓:解脱之味,离欲之味。菩萨若能善解佛法一味,即是通达魔界的菩萨"(CBETA,T13,o.397,p.123)。

(CBETA,T13,o.397,p.123,B14~17)

诸佛之友!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共聚一室,品尝佛法一味,解脱清凉,无有后患。下课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